浙江农林大学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

文章作者:     发布日期:2015-09-12     点击次数:

浙农林大2014129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浙教高教〔2014102号),着力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围绕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生态化教育教学理念,以创建优质高效课堂为目标,以优化课程体系为重点,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为导向,以健全教学评价机制为保障,促进教师更加重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进一步推动学校落实教学中心地位,加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

二、总体目标

强化课程质量意识,建设一批优质课程,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培育一批卓越课堂,不断提升课堂效果,更好服务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突出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完善学生学业评价;重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加强课堂创新制度保障,完善课堂教学制度,严格课堂教学管理,着力营造重教乐教与爱学好学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实施课堂教学创新,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有利条件。

(二)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教师要有问题意识与反思习惯,实施课堂教学创新要从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研究中审视问题、推敲问题,从实践中解决问题、获得新知,从探索中不断改进、总结提升。

(三)坚持协同创新的原则。课堂教学创新要以课堂为阵地,以教研项目为抓手,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进,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引领的作用,实现学校与学院协同、教学与科研协同、教师与学生协同,形成全校投身课堂教学创新的良好局面。

四、实施内容

(一)强化课程建设质量

1.优化调整课程体系。依据经济社会人才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课程体系定期优化与更新的机制,促进课程及教材与时俱进;增加选修课程,减少必修课程,扩大学生的自主选课权与自主学习机会。

2.推进建设优质课程。明确学科是课程建设的主体,通过建立教学团队的方式推进学科建设优质课程;以继续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为抓手,推进国家级、省级、校级的优质课程建设;加快构建课程中心平台,不断扩大优质课程的辐射面。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继续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确保专款专用;积极推进校内外实习、实训与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完善实践教学标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与管理。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4.积极推动小班化教学。根据课程特点和培养要求,采取大班和小班、长课和短课有机结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小班化教学占总学时数的比例。积极推进通识课采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试点开展专业课小班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术兴趣。

5.扩大推进分层分类教学。引导和鼓励基层教学组织,按专业性质、培养方向和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开课,根据学生自身兴趣、学习能力、职业取向实施分层教学。大力开展对通识必修课、专业大类必修课及限选课的大纲、教案编制,为扩大推进分层分类教学奠定基础。

6.试点推行学生自主学习。依据课程特点与教学规律,适度压缩课内学时(不低于10%),增设课外自主学习课时,严格规定自主学习课时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考核目标及考核办法等,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完善课堂教学制度

7.建立健全开课准入机制。规范新教师开课与教师开新课审批流程,实行开课试讲、预讲及跟踪听课制度,推进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建立课程质量标准,推行课程质量评估,试行课程预警与退出机制。

8.大力实行课堂教学公开。推行全校课程开课信息网络公开制度,建立校内外师生推门听课机制,建立校内同专业教师互评课制度;完善校内公开课与示范课开设制度,充分发挥优质课程的示范性与引领性。

9.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基层教学组织,实现教师与课程全覆盖;明确基层教学组织职责,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及教学学术等方面的作用;完善基层教学组织保障,学校提供必备条件与经费,确保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四)严格课堂教学管理

10.推进学分制管理。积极探索以学生选择为主导配置教学资源,尽可能把专业、课程、教师、学习进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加强学生学业指导,实行学生导师制,指导学生修课修学,合理安排学年(学期)课程科目、数量及学习进度;完善学分认定制度,继续推行弹性学分制。

11.加强学生作业管理。每门课程必须有足够的作业量,应把社会调查实践和课外阅读、课外讨论等纳入作业范畴;教师应精心设计作业,及时批改作业,及时诊断学习问题,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及时开展学习辅导与答疑。

(五)改革完善教学评价

12.完善学生学业评价办法。大力推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树立基于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学业评价导向,突出学生在课堂互动、课堂讨论、课后学习、合作学习等环节中综合表现;实行多形式学习考核评价,完善平时成绩评定制度,提升日常考试评价在总成绩的比重,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的比重,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到学习过程上来。

13.改革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加大教学质量在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教学课酬计算、职称晋升评审及教学奖励评优中的权重;倡导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继续推行领导听评课、督导听评课及学生网络评教,不断完善教师互相听评课、网络信息员评教及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建立健全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学校确立以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为核心,全面深入推进教学综合改革,学校教学与学位指导专门委员会负责指导,教务处负责制定学校总体计划和年度方案,学院负责制定各自实施方案,全体专任教师负责具体落实。

(二)确保经费投入。学校设立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专项经费,并在年度经费决算中保障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专项经费的足额投入,加强对专项经费的使用监控,试行以项目经费项目酬金相结合的经费资助方式。

(三)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将推行以课堂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实行二级学院教学业绩考核结果与生均经费拨款挂钩制度,完善课时酬金计算方式,实行优课优酬;建立健全包括教学名师、教坛新秀及优秀教师等在内教学奖励激励机制。

(四)加大督查力度。学校建立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的校院两级督查机制,开展集中与分散的专项督查,深入课堂听课评课,面向学生开展调查,并要求学院每学年向学校汇报进展情况,教师每学期向学院报送实施情况。

(五)扩大示范效应。学校创设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的交流与评优制度,组织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及教师等不同层面的交流、学习与培训活动,开展卓越教学的选优评优,扩大优质课程与课堂的示范引领作用。


附件

浙江农林大学

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实施目标与举措

2014-2015学年)

 

一、实施目标

1.建立完善的基层教学组织,实现全校课程、教师全覆盖;

2.学生选修课学分占当期学分比例不低于45%

3.实施小班化教学学时比例达到当期总学时的30%,各专业小班化教学比例不低于20%

4.实施分层分类教学的课程占当期课程总数的20%

二、具体举措

1.依托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园艺、农学、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林学、森林保护、木材科学与工程7个专业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校级标准,启动环境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建筑学3个专业的认证工作,厘析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2.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抓手,制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重点建设校级12个实验教学中心,加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校外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重点做好天目山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德清国家现代农林科技园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与辐射作用。

3.以网络优质课程及课程中心平台为切入点,着力建设100门优质通识课程,推进课程总量与质量建设,扩大学校优质课程的辐射面。

4.设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重点围绕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及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优化两个方面,继续推进分层分类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试点,完成500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5.按照《浙江农林大学章程》要求,切实落实学院(部)承担专业建设职责,明确学科履行教学基层组织职责,为学校提供充足、优质的课程资源。

6.推行专业、课程、教师的预警与退出机制。定期开展校内专业评估与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继续施行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制定课程评估标准,开展课程评估,制定课程预警与退出机制;不断完善开课试讲、预讲及跟踪听课制度,积极推进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制定教师教育教学档案制度,制定教师预警与退出机制。

7.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管理规范,修订《浙江农林大学课堂教学管理规范》,严格执行《浙江农林大学关于加强学生学业指导和管理的实施意见》,严把学生学业关与教师教学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上一条:浙江农林大学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修订) 下一条:浙江农林大学考试工作管理规定

关闭

Copyright © 2011- 浙江农林大学教务处 JWC.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行政楼.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48780,传真:0571-63732723